新闻动态
2019-02-26
常州真不是谁都能做
每个戴眼镜的人,一定听说过近视激光手术。
期待通过它,摆脱「摘了眼镜一摸黑,什么都是朦胧美」的窘境。
但是一想到要做手术,就有 10000 个担心的点涌上心头。
那么,到底能不能去做手术呢?
在做出决定之前,或许你想先知道这些。
什么样的人适合手术?
有强烈摘镜意愿的人。
比如你再也不想戴眼镜了,或者因为考学、工作的原因现在不得不摘镜。如果你还在犹豫,那么其实你可以再想想,毕竟摘镜手术并不是必须。
此外,还需要满足一些条件:对于一般年满 18 周岁,连续两年每年度数变化不超过 50 度,可以考虑手术。不然这边手术刚做完,那边你的度数又涨了,那岂不是手术白做了,眼镜又得戴上了。
通常要求近视度数在 1200 度以内,远视 600 度以内,散光 600 度以内。
不过,还需要结合角膜厚度的情况,以及不同手术方式对度数的要求会有不同,所以就需要先做个详细的术前检查。
总的来说,如果你的眼睛存在明显炎症、干眼、眼底病变等,有糖尿病、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,女性孕期哺乳期等都不太适合手术。
角膜较薄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再分析。
进行了详细的术前检查,医生就可以根据这些指标以及你的具体需求、预算等情况和你讨论具体做哪个手术了。
目前主流的摘镜手术方式
在这之前,我们先来了解下自己的眼睛:大家可以简单的眼球想象成一个照相机,有镜头、有底片。当光线进入眼内,眼睛会有两个镜头(角膜和晶状体)对光线进行处理,使其会聚到底片(视网膜)上,从而我们才能看清楚东西。
但是由于基因、用眼习惯等环境因素,使得我们的眼球形态和镜头不完全匹配,比如说,眼球过长或者镜头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,就会导致光线聚焦到视网膜前面,也就是近视。
眼球已经变长了,就没有办法再去改变,因此我们只能在镜头上做文章。主要的方法就包括:加一个镜头或者改变已有的镜头。加一个镜头:像我们戴的框架眼镜、隐形眼镜,其实都属于这种。
目前,逐渐被大家熟悉的 ICL 植入手术,也是同样的原理,只是它是将一个特制的镜头装到眼睛里面,通常是在虹膜的后面和晶状体的前面。
改变已有的镜头:大家比较熟悉的激光手术就是这种。
激光手术的方式挺多,但无论是哪种,都是通过切削角膜,从而使得角膜这个镜头的状态和眼球重新相匹配。
目前临床做的比较多的有 LASIK(准分子激光)、半飞秒和全飞秒等。
要选择哪一种方式呢?
1. ICL 植入手术,怎么样?
由于 ICL 植入手术被认为是可逆的,也就是说,如果发生一些问题,还可以将 ICL 取出来,不像激光手术角膜切削掉就没办法恢复了。
所以很多人会问,那是不是 ICL 就更安全呢?
其实也不是,因为毕竟 ICL 是装到眼球里面,属于内眼手术,可能会有发生眼内炎症的风险;还可能会干扰自身晶状体的代谢,从而导致白内障的提前发生;并且术后复查和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比激光手术更加复杂。
但是,对于角膜较薄,尤其是度数还很高的患者,ICL 手术就特别合适。术后的视觉质量很好,并且角膜切口小,术后发生干眼的风险也会比较小。
2. LASIK(准分子激光)、半飞秒和全飞秒,选哪个?
对于大部分角膜不太薄的人而言,都可以选择做 LASIK 或者半飞秒。
不过飞秒准确性相比 LASIK(准分子)更好,而这两个手术的方式基本一致,因此,这两个手术,通常建议选择半飞秒。
对于散光比较明显的人,还可以选择个性化半飞秒,通过角膜地形图或波前相差引导,会让手术效果会更加精确。
全飞秒手术不需要制作角膜瓣,损伤更小,手术的精确性和可预测性也更高,因此现在备受推崇。
不过全飞秒能矫正的度数范围相对较小,目前只能做到近视 1000 度以内。
如果你本身就是容易焦虑或者很敏感的人,就不太建议手术。毕竟术后可能会有干眼、夜间眩光等不适,可能一般人觉得问题不大,但是对于个别敏感的人群,可能会放大这种不适,从而影响正常生活就得不偿失了。
总的来说,摘镜手术是很好的事情,帮助了很多人实现再也不用戴眼镜的愿望,但并不是适合每个人。
一定要先做详细的术前检查,确保你的眼睛可以手术以及确定适合你的手术方案;其次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,坦然接受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不适及后续治疗。
请选择正规专业的常州激光医院。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更多相关诊疗信息,可拨打咨询电话:0519-88665959。
相关阅读
Related News
还有多少成见没有打破
查看详情
想摘掉眼镜要注意的
查看详情
灵魂拷问
查看详情
GET各类手术方式
查看详情